57期專題企畫
突穿政體:台、港異質空間生產陣線
Breaking Through Political Boundaries: An Alliance of Taiwan and Hong Kong
■策畫———龔卓軍、高俊宏
《藝術觀點ACT》57期,2014年1月出版
香港與臺灣長期存在著交相參照的可能,兩者現代性發軔皆與殖民地經驗有關,國家主體的特質顯得飄忽或者闕如,國族認同也存在著中國情結的辯證,另外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上,香港的高度新自由主義化正也照出了臺灣未來逐漸偏向的道路。透過香港與臺灣近來湧起的諸多類型的抗爭性生產,也許能帶給我們另外一條思路:有沒有可能從空間生產的角度,思考一種既集體又具分殊性的社會實踐?異質空間的臨時組合如何在相對巨型的國家、國族、資本三合一政體中發言?游離於大結構之外的藝術、非藝術行動又在未來扮演了什麼樣的積極角色?
專題企畫
突穿政體──台、港異質空間生產陣線■ 企畫|龔卓軍、高俊宏
唔錫身的空間 ■ 高俊宏
如果我們還有空間…… ■ 許煜
邁向主客互融的社區/藝術──訪「活化廳」核心成員李俊峰 ■ 李俊峰、柯念璞
運動之後的微型生活革命──訪「德昌里2號3號舖」 ■ 編輯台
我們的包袱就是沒有包袱──「Hidden Agenda」在觀塘 ■ 編輯台
香港書店隨想──在旺角尋找異質空間 ■ 李達寧
「農」的語意學──生活館的耕作實踐 ■ 周思中
盧亭的浮想──日常生活、藝術與個體自主 ■ 丁穎茵
草從中間長──另種社群營造/藝術的可能性:從「MIGA」經驗出發 ■ 邱俊達
流浪漢與自由:關於藝術──空間生產的幾點筆記 ■ 鄭慧華
巫士召靈的展覽:異見與空間生產 ■ 龔卓軍
逆境求生,面向社會之後? ■ 柯念璞
藝術行動進入展覽機制──以《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》展覽為例 ■ 呂佩怡
「素人之亂」某種程度來說就是翻譯:「素人之亂」台灣店採訪 ■ 編輯台
種植、步行、航海與母親:關於場外生產的幾個面向 ■ 高俊宏
藝術家生命經驗|抵抗=無效暴力﹙1991-2013﹚■ 劉秋兒
影像紙上展覽|片刻濃妝──檳榔西施 ■ 企畫|張照堂 ■ 文.圖|陳敬寶
影像評論|慾望的觀看與「片刻」的隱喻──試論陳敬寶的檳榔西施影像 ■ 郭力昕
專欄
編輯台的話|這不/是一個冷笑話■ 邱俊達
私房畫|收藏物語 ■ 李賢文
當代藝術|我們與我/菁英、民粹與多元文化理論 ■ 高千惠
美學|再現與單義性:康德與德勒茲 ■ 陳瑞文
行動彈藥庫|21世紀關鍵詞彙編──無條件個人最低生存保障、公共財 ■ 堅田香緒里、和泉亮■ 譯|墨科
藝育|「無」的美學:校園氛圍的形塑與精神生產 ■ 編輯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