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輯台的話│採菇之歌

Song for Gathering Mushrooms

文——黃瀞瑩

《藝術觀點ACT》88期, 2022年1月出版

在本期ACT採訪、編輯期間,我偶爾會走進在嘉南大圳、官田溪、渡頭溪與曾文溪等水路的縱橫交錯之間,被鐵道、芒果林、埤塘、菱角、水稻、甘蔗田、陸軍軍營所包圍,名為「川文山」的一座人造林裡。這片林子裡的上萬棵桃花心木是在1995年前後被種下,在這個以地球的時間尺度看來宛如微毫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裡,頂著也許終有一日會被砍伐的命運,樹冠層持續向上推移,而那些隨風而來或潛藏於大地之下的生機,亦穿透了這片散落著史前陶片的土層,於林下交會出共生與競逐相伴的多物種織錦。

在那段比較密集前往的日子裡,我除了散步,便是拿著手機試圖透過應用程式辨認出其間的諸多植物,在步道上岔出七橫八豎的足跡。有趣的是,有些人的腳步與視線,卻像一種動態的密語,在與一般遊客相仿的日常軌跡裡,卻能銜接上某種訊號流,彷彿也成為這片織錦中的一道線路。例如那些知曉雞肉絲菇的人,平日裡可能是接駁車司機、退休警官,但在雨天與雨後,在這片人造林下,便會化身為信靠土地與經驗的採集者,一轉身便走進那片我尚無能開啟的圖層裡。

1980年代,美國音樂學家路易・薩羅(Louis Sarno)曾錄下中非共和國森林中的阿卡人(Aka)所吟唱的「Song For Gathering Mushrooms」。這首「採菇之歌」,如森林語言學家與製圖者梅林.謝爾德雷克(Merlin Sheldrake)在《真菌微宇宙》中所述,據說是女人們在森林中遊蕩採集菌菇,在其他動物的活動聲響之間,各自追隨著地面下的菌絲網絡而移動腳步時,所發出的複音式吟唱。對梅林來說,這是我們活在人身所具有的感官尺度下,少數能夠以肉身感知到菌絲網絡體之生機型態的片刻。

我記得那天下午,在桃花心木林葉隙透出的斜陽裡,我終於關上了植物辨識app,讓「採菇之歌」的聲浪從手機裡陣陣湧出,已經打過兩三次招呼的渡頭人許大哥,在擦身而過時笑笑看了我一眼,舉起手上如飯碗般大的雞肉絲菇。那一刻,我想起的是羅伯特.麥克法蘭(Robert Macfarlane)在《大地之下》中所描述的:「當你凝視這片網絡時,這片網絡也凝視你」。也許在我們所投出的所有追尋、探問、學習與試圖體驗的視線裡,這片織錦的視線也早已將我們纏結與包裹了?無論如何,從獵人帶路到農人帶路、在「曾文溪的一千個名字」的探尋過程裡,且讓我們繼續編織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