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CT 50. 趨向影像-幽肢:或,我們是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以及熱愛異質的變體

50期專題企畫

趨向影像-幽肢:或,我們是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以及熱愛異質的變體
The Prosthetic-Image: Or, How We Learn to Stop Fearing and Love the Heterogeneous Body

■策畫———林建光、孫松榮
《藝術觀點ACT》50期,2012年4月出版

在迎接每一種影像之前,甚或在所有思辨開始驅動之前,我們都被它所纏繞、魅惑,並有意識或無意識、安靜或理智或瘋狂地著迷。與靜態或動態影像的相遇,如果不是全然的機遇,它多少有些像是顯現時刻的降臨、召喚、吸引、沉浸於我們於當下。而每一次的體現與際遇,影像自身是科技想像的幻化,我們只有藉著、隔著、穿透著它。視聽到的——不管是可見或不可見、可聽或不可聽、還是可感知與不可感知——皆透過某種介質性聯繫並貫穿起來。其特質,複合且多重、異質而多變,由影像的錄製、再製至傳輸,均不離科技介面的作用力。原來,令我們這些不倦的影像執迷者、觀察者或思索處於患得患失、鬱悶或過度理性而狂亂不已的狀態的,不過是隱蔽或忽隱忽現的生成之物……


專題企畫
專題企畫|趨向影像─幽肢:或,我們是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以及熱愛異質的變體
照相、姿態與幽靈──一則隨想 ■ 張世倫
自然、技術、現代性──健康寫實電影中的「原初義肢」 ■ 林建光
賽柏格烏托邦與健康機器的社會組配 ■ 李育霖
三種反身性幽肢的政治造形力──由維多夫、高達至陳界仁 ■ 孫松榮
日本動畫中的歷史幽肢──大友克洋.現代性能量與個體存在 ■ 龔卓軍
關鍵字──影迷、御宅族、安麗控 ■ 林克明
與影子的搏鬥──隱形介面作品中的「科技義肢」意識 ■ 陳蕉
想望科技媒體的幽靈──新媒體藝術自我對質式的反身性思考 ■ 邱誌勇

50期特別策劃
視覺跨域問卷 ■ 企畫|龔卓軍、蔣伯欣、孫松榮、林暉鈞


專欄
未來美術館|美術館的當代性──林曼麗的博物館經營方法學 ■ 編輯部
當代藝術|文化是一種美學,不是夢想的家──有關維新的美學與意識型態的藝術運動 ■ 高千惠
音樂|在城市的客廳裡遇見古典樂──漫談臺灣音樂文化環境 ■ 編輯部
美學|德勒茲的電影分析──國家與烏托邦 ■ 陳瑞文
建築|城市:作為機械或器官──淺說黑林的城市思維 ■ 汪文琦
世界無住屋|公園作為方法──關於市村美佐子 ■ 高俊宏
行動彈藥庫|21世紀關鍵詞彙編 ■ 綱島洋之、中倉智德 ■ 譯|墨科


影像紙上展覽|行旅.自白 ■ 企畫|張照堂 ■ 文.圖|張照堂
影像評論|他不知道手該擺在哪裡? ■ 阮慶岳
當代藝術檔案.草圖集|天下為公行動──中國外的中國 ■ 姚瑞中
編輯台的話|頸上添花 ■ 鳳頸


主編│龔卓軍、蔣伯欣、孫松榮、林暉鈞
客座專題主編│林建光
企畫主編│郭嘉羚
執行主編│蔡奉瑾
執行編輯│郭璧慈、陳琬尹、陳沛妤
美術編輯│蕭佑任、羅文岑、郭嘉羚、蔡奉瑾
義工│何銘偉、陳美靜、柯妙婷
藝術觀點ACT│50期,2012年4月出版